首页 > 最新动态 > 企业动态消息
最新动态
企业动态消息
2024-10-2513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2022年,面对世界变局加快演变、新冠疫情冲击等多重考验,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全年工业生产总体稳定,新动能继续成长,为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提供了坚实保障。

    
显示行业分析师 Ross Young周三在社交媒体帖子中表示,下一代 iPad mini 将配备 OLED 显示屏。
  “下一代 iPad Mini 将配备 OLED,”他简洁地说。
  与配备 LCD 显示屏的 iPad mini 7 和该设备之前的型号相比,OLED 技术的优势应包括更高的亮度、更高的对比度和更深的黑色、提高电源效率以延长电池寿命等等。
  鉴于iPad mini 7本周刚刚推出,iPad mini 8可能至少还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发布。虽然 iPad mini 在 2012 年至 2015 年间每年更新,但此后该设备只更新了 3 次,包括 2019 年 3 月、2021 年 9 月和本月。

  苹果一直在逐步将其产品转向 OLED 显示屏,包括今年早些时候的 iPad Pro,因此 iPad mini 终效仿也是有道理的。此外,此前就有传言称将推出配备 OLED 显示屏的 iPad mini ,因此这种设备出现在苹果路线图上的可能性似乎越来越大。

高通终于猛推“三端归一”

完成四年前的规划 第二代Oryon CPU亮相
  本次骁龙峰会上,高通公司总裁兼CEO克里斯蒂亚诺·安蒙(Cristiano Amon)没有参与三款新品的发布,但他花了相当的篇幅发布贯穿三款新品的主线:第二代Oryon CPU。
  Oryon CPU的研发,可以追溯到2021年高通斥资14亿美元收购CPU设计企业Nuvia。虽然Nuvia当时仅仅创立两年,创始团队却拥有在苹果、谷歌等企业担任芯片架构师的经验,在公司成立一年后就推出了自研CPU架构“Phoenix”,以更低功耗实现了显著高于竞品的峰值性能。
  在2021年3月完成收购后,安蒙就表示高通计划将下一代 CPU 集成到智能手机、PC、数字驾驶舱、ADAS系统等产品线。而这一愿景,在之后三年的骁龙峰会上,一步一步走进现实。
  在2022年骁龙峰会,高通公布了下一代名为“Oryon”的CPU核心设计,但并未展现具体细节。在2023年骁龙峰会,Oryon CPU正式亮相,采用12个3.8GHz高性能核心,单核性能跑分领先竞品的同时,达到竞品峰值性能所需的功耗减少30%~70%,率先搭载于同期发布的新款PC芯片骁龙X Elite。
  本次骁龙峰会发布的第二代Oryon CPU,性能相比第一代提升了30%,同等性能下功耗降低了57%。在单核、多核以及达到相同峰值性能所需的功耗等参数领先竞品的同时,Oryon CPU在设备不插电的情况下,性能不会衰减。这一特点使Oryon CPU在不插电模式下,处理速度比竞品CPU快134%,也使骁龙X Elite在不插电模式下相比竞品处理器快90%。同时,由于第二代Oryon CPU将首次搭载到手机平台,因此相比竞品,Oryon CPU能够将性能和能效的提升兑现在更小的封装中。
  在生成式AI的浪潮袭来之后,围绕算力的竞争更加白热化,头部处理器厂商都不约而同地缩短了产品发布周期,从过去的2年一迭代走向1年一迭代。高通对于Oryon CPU似乎也有此打算。安蒙表示,对于下一代Oryon CPU,他已经看到了一些高通工程团队所作的工作并为此感到振奋,请关注明年骁龙峰会的发布。
  面向手机、汽车芯片要求 进一步定制
  自研CPU架构的利好,就是能够根据不同产品线的需求,对CPU进行微架构层面的调优和定制。“我们从头开始打造IP,Oryon CPU正是我们自研SoC的一块拼图。这种方式让我们拥有对CPU的完全自主权,能够直接定义和定制所有处理通道的配置,不再依赖外部(第三方)。”高通技术公司产品管理总监Manju Varma表示。
  由于第二代Oryon CPU从PC平台走进手机平台,因此高通CPU设计团队首先面向移动平台进行架构调整。高通工程副总裁、Oryon CPU设计负责人Gerard Williams(曾为Nuvia创始人)在回顾团队这一年的工作时表示,他们大幅提升了Oryon CPU的时钟速度,同时降低功耗,这是推动Oryon CPU走进移动终端的核心驱动力。同时,为了适应移动设备更小型的体积和电池,团队也在降低减少芯片面积上下了功夫。
  具体来看,骁龙8版搭载的Oryon CPU采用了面向移动端设计的全新微架构。在核心设计上采用了2颗超级内核+6颗性能核心,不再采用能效核。超级内核引入全新的数据时序预取器,基于模式检测预取所有缓存行(CPU缓存存储数据的基本单位),并预测特定使用情况下哪些缓存行会被使用,以实现更高的频率(4.32GH)和性能,并提升在紧凑产品外形设计下的能效表现。6个性能核都经过调优,在保证能效的前提下运行密集型的应用程序。
  对于不再使用能效核,高通的解释是,用乱序性能内核取代能效核,能够提供更好的性能和功耗组合,并配合超级内核实现更高的处理速度。
  内存同样是提升CPU处理速度的关键。高通为每个CPU丛集配置了24MB专用缓存。通常,增加缓存或二级缓存都会导致时延的增加。因此,高通在提升缓存容量的同时,采用缓存一致性协议,将时延保持在1纳秒内。同时,为了解决二级缓存扩容造成的时延,高通设计了与CPU内核同步的二级缓存,以降低时延和功耗。考虑到生成式AI高度依赖内存,骁龙8版配备了目前速的LPDDR5内存。这样的微架构和内存系统升级,能够为用户带来更快的应用启动速度、更流畅的多任务处理以及生成式AI功能。
  而骁龙座舱和RIDE版使用的Oryon CPU,围绕车用平台进行了三方面的提升。一是处理能力较前一代车规平台的CPU提升了三倍。二是强化了安全功能。三是面向汽车应用设计的适应性架构,能够支持先进舱驾功能和自动驾驶功能,也能够在同一块SoC上同时支持舱、驾功能,这无疑契合了当前舱驾一体的融合趋势。
  “在汽车平台,Oryon CPU的定制化聚焦安全系数,以确保汽车在智能驾驶等场景下的安全性,让GPU、NPU、DSP等IP模块在安全的基础上运行。”高通技术公司汽车、行业解决方案和云事业群总经理Nakul Duggal向记者表示。
  当然,相比芯片平台本身,手机、PC和汽车厂商能够结合芯片能力设计出哪些功能,或许是消费者更为关注的点,而这需要高通与OEM及终端、车企继续加深合作,并通过高通AI Hub等模型库,为广大应用开发者提供更加趁手的工具和平台。

光伏企业境外上市为何持续升温?

 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发布预案,拟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DR)并在德国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募资不超过45亿元。若成功上市,晶科能源将成为在A股、美国、德国三地上市的中国新能源光伏企业。无独有偶,阳光电源也于本月宣布将在境外发行GDR,并拟在德国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上市。
  据《中国电子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约20家新能源企业宣布了GDR发行计划。“近年来,新能源企业掀起海外上市潮,折射出我国企业国际化进程迈入新阶段。”业内分析指出,德国作为欧洲的单一光伏市场,为光伏、储能等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市场前景广阔;同时,德国市场GDR发行条件相对宽松,市场运行机制成熟,投资环境稳定,成为发行GDR的之地。
  光伏企业争相境外发行GDR
  GDR是一种可以在多个金融市场公开交易的股票或债券。作为企业融资的一种手段,GDR可以帮助企业筹集资金,从而扩大业务范围、投资科技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综合实力。

 

  数据来源:晶科能源《境外发行全球存托凭证新增境内基础A股股份的发行预案 》
  晶科能源公告显示,本次发行GDR的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45亿元(或等值外币),主要用于公司在美国的1GW高效组件项目和山西二期14GW一体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阳光电源则表示,募集资金总额(含发行费用)不超过48.78亿元,主要用于其年产 20GWh先进储能装备制造项目、海外逆变设备及储能产品扩建项目等四个项目。
  对于发行GDR,晶科能源旨在实现三大目标,一是通过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进一步优化一体化布局,增加N型组件先进产能占比,巩固公司在N型领域的领先地位;二是加速从全球营销到全球制造的更高水平全球化转型,加快推动海外产能建设布局;三是进一步增强资金实力,保持公司行业竞争力并提升盈利能力。
  “本次发行募集资金到位后,公司总资产和净资产规模将有所提高,流动资金增加,资本实力进一步增强。同时,公司资产负债率将进一步降低,资本结构持续优化,财务风险有所降低,偿债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晶科能源称。
  阳光电源解释,海外市场已成为其重要的收入来源。然而目前,公司海外逆变设各产能占整体产能的比例较低,且尚无海外储能系统产能。新增相关海外产能后,有利于进一步保障公司全球市场订单供应,强化公司的全球化交付能力和灵活性。
  不仅阳光电源和晶科能源,近年来,随着我国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多家企业宣布发行境外GDR。
  隆基绿能是光伏行业中率先提出发行GDR的企业。早在2022年,隆基绿能便公开了其发行GDR的意向,并于2023年详细披露了相关方案,计划通过发行GDR募集不超过199.96亿元资金。同年,爱旭股份发布公告,宣布拟发行GDR并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胶膜行业福斯特也于2023年宣布了发行GDR的计划,并申请在瑞士证券交易所挂牌。今年年初,光伏智能装备企业先导智能公告,拟发行GDR募资不超过10亿元,用于欧洲技术能力中心扩建和研发升级项目、高端装备研发制造与服务能力提升项目、补充流动资金项目。然而,并非所有公司都成功发行,隆基绿能GDR申请自获得证监会受理之后,便再无后续进展消息;爱旭股份、福斯特境外上市计划均已终止;先导智能尚未公布进展。

  业内表示,发行GDR本质上是增发行为,由于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设需要一定时间,短期内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及每股收益可能下降,但随着募投项目建设完毕并逐步释放效益,企业的经营规模和盈利能力将进一步提升,进而增强公司综合实力。

  光伏是我国外贸出口“新三样”的代表产业,海外市场已成为各大光伏企业竞相争夺的战略重地。

  记者注意到,海外市场已成为阳光电源和晶科能源重要的收入来源,从公告看,两家企业发行GDR的募资项目也均涉及海外业务。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阳光电源和晶科能源海外销售收入分别超过总营业收入的40%和70%。阳光电源已在海外建设了超20家分支机构,全球五大服务区域,超490家服务网点和数百家重要的渠道合作伙伴,产品已批量销往全球 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晶科能源组件产品海外市场出货占比约65%,也曾向德国的光伏电站之一——The Witznitz Solar Park交付了超过110万件新型N型组件。
  上述业内表示,海外市场新能源参与电力系统盈利模式多样,经济性较强,市场整体对逆变设备、储能产品的价格敏感度相对较低,海外销售价格及产品毛利率通常略高于国内同类型产品。特别是欧美等海外成熟市场和中东等高增长市场均注重产品品牌、质量、安全性、可靠性以及供应商的长期本地化服务能力。“过去,我国光伏企业主要以产品出海为主,此次寻求海外上市,折射出企业全球化能力升级。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企业在全球重点市场的本土化制造能力,实现当地制造、当地消纳和当地供应。”该说。
  对于上述光伏企业为什么选择在德国发行GDR,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分析指出,德国市场GDR条件相对宽松,市场运行机制成熟,投资环境稳定,且2023年10月中德双方发布了《第三次中德别财金对话联合声明》,明确了加大力度支持更多企业发行GDR和CDR(中国存托凭证)。
  此外,德国对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非常大的政策支持,鼓励光伏、风力、储能等领域的产业投资,并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市场前景广阔。
  “企业可通过GDR获得国际资本助力,迅速融入国际产业链,加速推动海外市场业务拓展。同时,通过发行GDR,还可以进一步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增强企业的海外度和信誉度,促进更多国际合作,包括技术创新、研发、生产等,为企业与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田轩说。

小米15是否涨价?雷军回应

昨日晚间,小米创始人、董事长雷军在微博发文回应了小米15是否涨价的问题。

  雷军表示,去年我跟大家说过,小米14肯定是定价3999。今年元器件成本上涨非常多,另外我们在研发上投入也非常大,小米15 确实需要涨价。谢谢大家理解,我们一定把产品做好!”

2025年前10大成熟工艺代工厂产能将增长6%

TrendForce调查显示,得益于中国国内IC替代政策,中国晶圆代工厂将在2025年推动大部分成熟工艺产能增长。预计2025年全球前10大成熟工艺代工厂产能将增长6%,但价格压力仍将持续。
  TrendForce指出,对先进工艺和成熟工艺的需求呈现出明显的分化。由人工智能服务器、PC/笔记本 HPC 芯片和新型智能手机 SoC 驱动的 5/4 纳米和 3 纳米节点将在 2024 年底实现全面产能利用率。相比之下,28 纳米及以上的成熟节点仅经历了温和复苏,下半年平均产能利用率较上半年提升5%至10%。
  确保区域产能已成为一个关键问题,特别是在许多终端产品和应用继续依赖成熟的外围IC生产工艺以及地缘政治因素推动供应链多元化的情况下。这刺激了成熟工艺产能的全球扩张。2025年主要产能扩张计划包括台积电位于日本熊本的JASM工厂、中芯国际位于北京临港(上海)的工厂、华虹集团的Fab9和Fab10以及Nexchip的N1A3工厂。
  智能手机、PC/笔记本和服务器市场(包括通用和人工智能服务器)的出货量预计将在 2025 年恢复并呈现同比增长。此外,汽车和工业控制领域也将完成其2024 年全年的库存调整预计将导致需求复苏,支持成熟工艺产能的利用率。
  然而,全球经济前景和中国复苏仍存在担忧。终端品牌及上游客户下单仍持谨慎态度,导致成熟流程订单的短期能见度仅为四分之一。这使得 2025 年的前景充满不确定性。集邦咨询预测,明年全球前10大晶圆代工厂成熟制程产能利用率将小幅提升至75%以上。
  TrendForce指出,随着中国新增产能的上线,预计到2025年底,中国晶圆代工厂在前十大成熟制程产能中的占比将超过25%,其中增幅的是28/22纳米产能。中国代工厂也在推进其特种工艺技术,其中 HV 平台预计将占据主导地位,并且 28 纳米工艺已于 2024 年实现量产。

  展望2025年整体定价趋势,由于平均产能利用率仍低于80%且新增产能仍需订单填补,预计成熟工艺定价仍将面临压力。然而,由于持续的本地化努力以及上游客户需要确保中国国内产能,中国代工厂可能会发挥更多的定价杠杆。这可能有助于缓解成熟工艺定价的部分下行压力,有可能在 2024 年下半年出现调整后稳定价格,并造成供需之间的定价僵局。

来源:网络整理
中国电子企业协会

 http://www.ceea.org.cn


推荐阅读

本协会公众号目前开设会员资讯栏目,欢迎各会员单位积极投稿,稿件请以word文档和照片素材,宣传展示品牌特色、价值理念、服务内容、近期取得的科技创新成果、重大技术突破和行业荣誉、重大活动、公益项目、优秀案例、成功经验等展现会员特色和影响力的内容等;发送至协会邮箱,审核后将排期推送。期待您的来稿!  邮箱:lcw@ceea.org.cn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