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智”同道合,“能”动未来!
最新动态
“智”同道合,“能”动未来!
2025-11-193
72c159fe1592ed09b69940e72a23d0ec.jpg


11月18日,由中国电子企业协会主办的第一届IEIIC国际创新大赛启动仪式暨智能机器人产业链融通行动大会在常熟国际展览中心举行,汇聚全球智能机器人领域精英翘楚,共话产业发展新机遇,共探技术突破新路径,共启融通合作新篇章。中宣部原常务副部长龚心瀚,南京大学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谭铁牛,中国科学院院士徐红星,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史惠康,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余雷,新加坡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中国司副司长吕尚原,美国国家人工智能科学院院士李挥及苏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顾海东,常熟市委书记虞伟,常熟市委副书记、市长张伟,常熟市政协主席沈晓东等领导和中国电子企业协会会长罗涛等行业协会负责人、全球智能机器人龙头企业代表、金融创投机构代表、重点高校师生代表出席大会。

龚心瀚在致辞中希望与会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地方政府要坚持创新引领,在核心领域争取更多突破。要推动场景应用,通过实际应用优化技术、降低成本,形成“用得好、研得深、产得出”的良性循环。要完善产业生态,构建技术、产业、商业联动的完整生态,支持大中小企业一起发展,培育更多专业能力强的企业。同时要加强标准建设、数据共享、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营造开放包容、利于创新的产业环境,一同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史惠康说,要着力突破端侧推理芯片、开发工具链、核心零部件等短板弱项,瞄准原创性控制方法、结构组件及工程实践等重点环节加强创新突破。要坚持应用需求导向,打造更多典型应用解决方案,加强供需对接,以场景应用促进技术成熟和产品落地。要促进开发者生态繁荣,加快产业联合创新,开展标准研制和共性技术分享。同时推动开源社区建设,促进具身智能相关芯片、软件、操作系统等开源社区发展,加强软件、算子库、数据集发展,降低中小企业开发门槛。

顾海东代表苏州市委、市政府向与会人员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他表示,苏州将以赛事为媒,推动技术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速创新成果落地转化,助力长三角机器人产业协同升级;持续优化创新生态,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打通“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孵化”全链条,让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以“秒级响应”的服务全程保驾护航。

罗涛作为主办方代表致辞。他表示,中国电子企业协会将持续推进高水平体系建设落地,积极开展产业研究和趋势调查,加强产业生态建设,持续探索国际合作新路径,推动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谭铁牛从深刻理解以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意义、客观准确把握人工智能发展态势、务实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三个角度,深度剖析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亚洲开发银行主任经济学家田澍以“善用数字转型 引领科技向善”为主题,结合苏州、常熟的具体实践,提出了数字化转型的意见建议。

DSC_4360.jpg

目前,常熟集聚了以立讯为龙头的智能机器人企业近200家、年产值超400亿元,基本构建起“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应用”的全链条生态矩阵。大会上,常熟市政府发布《常熟市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到2027年,引育5家行业链主整机企业,建成10家国家级智能工厂,打造50个典型场景,培育150家“专精特新”与独角兽企业,集聚500家生态伙伴,在产业能级、创新要素、场景应用、协同生态四大方面实现新突破,产业规模突破1200亿元。

DSC_4184.jpg

大会上,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了变电、输配电、电力施工等场景的具身智能技术需求,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启动智能机器人场景应用融通行动并发布需求清单。这是国、央企今年首次发布智能机器人产业需求清单,本次需求发布也是国内首次由两家央企共同发布需求榜单。

常熟同步发布了具身智能应用场景“揭榜挂帅”需求清单。省内3家联合体发布了国家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结对攻关与场景应用试点,以场景驱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落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照片)

南大、南理工、苏大等10所高校共同发起高校赋能智能机器人产业协同创新倡议:共建“高校地方企业”联合实验室,推动核心技术联合攻关;组建跨校技术转移中心,联合龙头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构建产业链融通生态;实施“技术攻关场景验证-标准输出”全链条机制,落地场景化应用示范;实施“双导师制”培育复合型人才,发起国际联合研发计划参与具身智能标准制定,开展国际化人才协同,共促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DSC_4311.jpg

大会上还发布了智能机器人专业特色产业园“1+6”发展体系;发布了集销售(Sale)、配件(Spare parts)、服务(Service)、信息反馈(Survey)、解决方案(Solution)、展示(Show)和培训(School)七大功能于一体的智能机器人7S(常熟)体验中心;为第三届全国工业和信息化技术技能大赛江苏省选拔赛获奖选手颁奖;苏州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联盟首批智能机器人智库专家顾问团成立,一批新锐企业加入联盟;签约了一批智能机器人重点产业项目。今年以来,常熟已累计签约智能机器人项目42个,总投资240.29亿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照片)

第一届IEIIC国际具身智能创新大赛在大会上正式启动。大赛设置了海外、国内、线上三大赛区,北美、欧洲、亚太、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核心科创腹地在大会上发布全球招募令,大赛总冠军将获得最高1亿元的综合扶持资金。

DSC_4347.jpg

本届赛事将“IEIIC国际具身智能创新大赛”与“全球校园智能机器人嘉年华”融合,形成“产业驱动+教育普及”的双轮驱动模式。国际产业赛聚焦全球高层次创新团队,以“真题真做”方式对接常熟产业需求,推动技术转化和产业升级;高校嘉年华则覆盖全年龄段人群,特别是青少年和高校及校友团队,通过趣味性、互动性强的赛项,激发全球青年对机器人技术的兴趣,并嵌入全球名校校友创投沙龙,探讨人才培养与产业衔接。这种结合拓宽了赛事参与基础,构建了“从实验室到市场、从校园到产业”的全链条创新生态,实现技术、人才、场景的精准对接。通过联动全球产业基金、投资机构及国际合作伙伴,大赛将为优质项目提供资本对接、市场拓展与落地孵化服务,形成“检测中试产业资本”闭环保障。







汇聚政、产、学、研、资、用

等全球顶尖创新要素

今天的这场盛会

不仅让600多名院士、专家

企业代表齐聚常熟

也让江南福地常熟成为

具身智能产业创新的

“策源地”与“试验场”

作为大会核心组成部分的全球智能机器人创新产品展示区无疑是全场焦点,来自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及常熟本地的人形机器人、仿生机器人、机器人零部件、机器人系统总成等各类产品琳琅满目,40家覆盖整机、零部件、软件算法等领域的产业链企业齐聚于此,全景式呈现智能机器人的创新生态,吸引着嘉宾与市民驻足观摩、交流探讨。

DSC05673.JPG

IEIIC作为聚焦具身智能与机器人创新的国际盛会,以“赛+会”模式搭建多元化产业交流平台。赛事布局“海外+国内”三大赛区、7大科创腹地,2026年1至3月开展各赛区赛事,5月举办全球总决赛(嘉年华同步),同时构建“检测中试产业”全链条服务,力争打造“赛、展、论、投”一体化具身智能产业生态平台。

DSC_4191.jpg

张巍

大赛评委、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通过这样的赛事组织形式,既推进了国际机器人先进创新技术的交流,又广泛宣传了优秀的中华文化,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可谓一举多得。常熟未来的发展,应定位在创新驱动、人才支撑和应用牵引三个方面,打造有利于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良好生态,而这场大赛的举办,无疑将为常熟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培育壮大带来重要助力。

值得一提的是,展会期间主办方专门设置了时尚常熟展区,全方位展示常熟特色家居、服饰、文旅、美食和楼盘等商品,让参会嘉宾在感受科技魅力的同时,领略常熟的城市活力与生活美学,也让这场科技盛会更具温度与烟火气,充分展现了常熟 “科技+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理念(来源:i常熟)。

往期回顾

01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印发《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8年)》的通知

02

关于治理价格无序竞争维护良好市场价格秩序的公告 2025年第4号

03

“数智融通千企百业”应用场景学习体验活动成功举办

04

关于《信息系统 集约化运维服务标准体系》等8项团体标准批准发布的通知



图片




欢迎投稿



本协会公众号目前开设会员资讯栏目,欢迎各会员单位积极投稿,稿件请以word文档和照片素材,宣传展示品牌特色、价值理念、服务内容、近期取得的科技创新成果、重大技术突破和行业荣誉、重大活动、公益项目、优秀案例、成功经验等展现会员特色和影响力的内容等;发送至协会邮箱,审核后将排期推送。期待您的来稿!  邮箱:zy@ceea.org.cn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