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中国电子信息行业在政策支持、技术突破等方面亮点纷呈,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政策助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4月,政策密集出台为电子信息产业链发展提供强大动力。4月3日,工信部会议聚焦集成电路、基础电子、整机系统等领域,培育新兴产业并谋划“十五五”规划,强化供应链韧性。4月18日,工信部提出加快制定《电子信息制造业稳增长行动方案》,实施“机器人 +”应用推广,推动消费电子需求增长。地方政策也积极支持,河北省计划2025年电子信息产业收入突破5000亿元,深圳发布AI终端产业计划,目标2026年规模达8000亿 - 1万亿元。
低空经济崛起开启万亿级市场
中国民航局预计2025年低空经济规模达1.5万亿元,2035年或突破3.5万亿元。CITE 2025设置低空经济展区,展示无人机物流、城市空中交通(UAM)等场景,推动产业跨界融合。零重力飞机工业、联合飞机等企业展示了低空载人飞行器及配套技术,加速了万亿级低空经济市场的布局。
人形机器人技术迈向实用化
4月19日,优必选研发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天工Ultra”以2小时40分完成半程马拉松,最高时速12km/h,标志着运动控制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工信部的“机器人 +”行动加速了服务机器人在医疗、工业等场景的规模化应用。宇树科技虽未参赛,但其G1机器人被多个团队用于马拉松测试,展示了开放生态的潜力。
开源软件生态赋能数字底座建设
开源鸿蒙(OpenHarmony)生态覆盖超10亿设备,开源欧拉(openEuler)装机量突破1000万,推动了能源、金融等领域数字化转型。DeepSeek等中国开源模型实现全技术链开源,促进AI技术平权与商用落地。工信部鼓励开源生态共建,支持鸿蒙应用商店扩展,提升用户体验。
CITE 2025展示全产业链创新
第十三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CITE 2025)4月9-11日在深圳举办,规模达10万平米,汇聚1500余家展商和8万观众。展区涵盖智能终端、低空经济等30余领域,亮点包括TCL华星全球最低功耗6.36英寸屏、雷鸟56g AR眼镜、大象机器人“水星MercuryX1”、e+中医AI脉诊机器人、高巨创新编队无人机及中昊芯英“刹那?TPU芯片”,展现AI与智能硬件的创新融合。
2025年4月的中国电子信息行业,呈现出AI与硬件深度融合、政策驱动产业链升级、低空经济爆发、机器人技术突破等核心趋势。在技术突破与政策支持的双重推动下,行业正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速转型,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来源:网络整理